AI 会取代人类思考吗?我们为什么仍要亲手写作和编程

重新学习思考,警惕对 AI 的依赖。

每天关于 AI 的(吹捧的或无聊的)文章层出不穷。用它没问题,大家也都在用,但我们仍然需要打磨自己的手艺,并努力去思考

就像 DHH(David Heinemeier Hansson,Ruby on Rails 框架创始人)所说:

精通某项技能比一直等着 AI 完成任务要有趣得多。

在我看来,AI 让我们不快乐的概率非常高。用,当然可以,但不能事事都用。我们可以用它来探索新知、梳理历史脉络,或者制作图表(比如用 Canva、Figma),但绝对不能用它来写作(或编程)。世界总需要有人贡献新的知识和见解,而 AI 无法自我训练。因此,文章、书籍和文字仍将被创作,当人人都依赖 AI,导致其发展停滞时,作家的价值反而会更加凸显。

从长远来看,这是一种损失——人们将停止思考和学习。时间会证明一切。我的浅见是,如果你在某个领域已是资深专家,你会比 AI 更懂。 Bsky

何时使用 AI 的指南

我从 ThePrimeagen 的一个视频中听到一个观点:这取决于你决策的影响有多长远。短期内,用 AI 自动补全代码没问题,但让它做架构设计这样重大的决策,绝对不行。

这张图的横轴是时间,纵轴是错误数量。它表明,我们让 AI 参与的决策越是影响深远(比如系统架构),它产生的错误就可能越多。

如果我们用它来快速补全代码,或者写一个定义清晰的算法函数,那么出错的概率就小。在初始阶段,你可能会提升 20% 的效率;但到了后期,你失去的会更多。

这就像现实生活中,我等待决策的时间越长,掌握的信息就越多,做出的决定就越好。这正是 Shape Up 工作法所倡导的,决策周期最长为 6 周,不制定更长远的路线图和积压任务。使用 AI 也是同理,因为它的所有输出都是基于概率预测的。

Forrest Brazeal 的另一张图也很有启发性:

同时,也要牢记什么对你的应用场景最重要,正如 Thomas Ptacek 在《我的那些 AI 怀疑论朋友都疯了》一文中所展示的:

毫无灵魂

没人想读毫无灵魂的文字,即使它写得还不错,你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呢?我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陷阱,人们只有在时间流逝后才会意识到。当然,AI 能提供帮助,每个人在“某些”任务上都需要它们,但不应是写作本身。

归根结底,大语言模型 (LLM) 和 AI 需要引导,它们只是概率的产物。另见 亲手写作

分心

我认为我们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分心。我们甚至没有两秒钟的思考时间,Grammarly、Copilot 或 Cursor 就会跳出建议。于是,我们不再独立思考,只是随波逐流,渐渐失去了主导权。

这让我想起最近写的一篇文章《寻找心流》。更多关于“不要事事依赖 AI,否则你会停止思考和学习”的讨论,请见 AI 的使用写作之难

别误会

别误会,我自己也每天都用 AI,但用得更审慎。我关掉了 Grammarly 和 Copilot(很久以前就关了),这样我才有空间去思考和学习。偶尔用一两次没问题,但如果处处都用,你不仅会失去学习新技能的机会,也会失去其中的乐趣。

关于“人机协作智能”(LLM Collaborative Intelligence, LCI)的讨论很有趣。当然,它会带来很多好处,但我不确定这些 AI 产生的“洞见”能否与人类历经艰辛后感受、感知或体验到的洞见相提并论。所以,是的,我对此没有太多期望,也不希望它来创造新的见解。因为那是我工作中真正有趣的部分 :)

锻炼一项技能

事情永远不是“全有”或“全无”,而是在于度的把握。学习的问题在于,如果你频繁使用 AI,我认为你其实学不到太多东西。写作时只是复制粘贴,编程时只是不停地按 Tab 键。学习的过程消失了。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,我们的大脑就不再习惯于学习,更严重的是,不再习惯于思考。就像记忆一样,我们现在还能记住几个手机号码?很少了。但在早期用电话的时代,我能记住很多,因为我每天都在训练这个能力。

这完全是一个熟能生巧的问题。我为自己总结出——虽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——我发现自己不再学习或思考了。坦白说,也失去了乐趣。这主要是在我熟悉的领域。

在其他领域,比如创作一张图片(就像我为这篇文章做的那张 😆),或者用 HTML/CSS 更新我网站的首页,这些事因为不常做,AI 帮我省了很多时间。但我得说,除了学会了如何给 Claude Code 写提示词,我并没学到任何新东西。这始终是一种权衡,不是吗?:)

其他观点

Paul Graham 谈写作

Paul Graham 在《会写的人和不会写的人》中说:

  • 结果将是一个分裂成“会写者”和“不会写者”的世界。仍然会有一部分人能够写作。

  • 是的,这很糟糕。原因我之前提到过:写作就是思考

  • 事实上,有些思考只能通过写作来完成。

  • 如果你不写作而自认为在思考,那你只是“以为”自己在思考。

  • 所以,一个分裂成“会写者”和“不会写者”的世界比听起来更危险。它将是一个“会思考者”和“不会思考者”的世界。

Nathan Baugh

Nathan Baugh 在一篇关于AI 和代写的帖子中分享道:

一阶效应:

  • 世界将被垃圾内容和故事淹没。

  • 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点。看看这个平台上 AI 写的评论就知道了。

二阶效应:

  • 人们将停止学习那些基础技能——讲故事、写作、修辞——这些都是有效传达经验和思想所必需的。

  • 他们会过度依赖 AI。开始时是工具,然后变成拐杖,最后成为障碍。

三阶效应:

  • 那些投资于这些技能的人将获得巨大的回报。

  • 写作能磨砺你的思想。故事能为这些思想提供杠杆。

Ted Gioia

好消息是,AI 不会取代作家。Ted Gioia 在 2024 年 8 月 31 日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些他认为 AI 写作无法企及人类的原因:

来源:Twitter/X。全文见《谷歌认为贝多芬长得像憨豆先生》

Mitchell Hashimoto

在 AI 热潮兴起了两年半之后,我仍然坚信,如果你的公司在没有 AI 的情况下本就平平无奇/未能成功,那么做“任何事 + AI”也救不了你。对于少数看似成功的例子(如 Cursor),我认为他们的护城河比看起来要脆弱得多。你必须参与这场 AI 游戏,但我不认为它是一种可防御的核心能力。不过,它或许可以作为一种出色的“圈地”策略,为你赢得时间来充实核心业务。—— Mitchell Hashimoto on Twitter

Andrew Ng (吴恩达)

吴恩达在 Twitter/X 上说:

现在有些人劝别人不要学编程,理由是 AI 会让它自动化。这种建议将被视为有史以来最糟糕的职业建议之一。我不同意那位图灵奖和诺贝尔奖得主所写的:“编程这个职业更有可能灭绝……而不是变得无所不能。计算机会越来越多地自己编程。” 这种劝人别学编程的言论是有害的!

在 20 世纪 60 年代,当编程从打孔卡(程序员必须费力地在实体卡片上打孔来逐字符编写代码)转向带终端的键盘时,编程变得更容易了。这使得当时成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好的学习编程的时机。然而,正是在这个时代,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·西蒙写下了第一段引用的那番话。今天那些不鼓励学习编程的论调,仍然在呼应他的评论。

随着编程变得越来越容易,应该有更多的人去编程,而不是更少!

在过去的几十年里,随着编程从汇编语言发展到像 C 这样的高级语言,从桌面到云端,从纯文本编辑器到集成开发环境 (IDE),再到 AI 辅助编码(有时甚至几乎不看生成的代码,一些程序员最近称之为凭感觉编程 (Vibe Coding)),每一步都让编程变得更容易。

我之前写过,我看到精通技术的人正在协调 AI 工具,朝着成为 10 倍效能的专业人士迈进——即那些在其领域中产生相当于平均水平 10 倍影响力的个人。我越来越相信,对许多人来说,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不仅仅是成为 AI 应用的消费者,而是学习足够的编程知识,以便有效地使用 AI 辅助编码工具。

我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,担心被 AI 取代工作的人应该怎么办。我的回答是:学习 AI 并掌控它,因为未来最重要的技能之一,将是能够准确地告诉计算机你想要什么,让它为你完成。编码(或让 AI 为你编码)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绝佳方式。

在我制作《面向所有人的生成式 AI》课程,需要为背景图像生成 AI 艺术作品时,我与一位学过艺术史、懂得艺术语言的合作者一起工作。他用基于历史风格、调色板、艺术家灵感等术语的提示词来引导 Midjourney,从而得到他想要的结果。我不懂这种语言,我那点可怜的提示词尝试无法产出同样有效的效果。

同样,科学家、分析师、营销人员、招聘人员以及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,如果通过编程知识理解了软件的语言,就能更精确地告诉大语言模型 (LLM) 或支持 AI 的 IDE 他们想要什么,从而获得更好的结果。随着这些工具不断让编程变得更容易,现在是学习编程、学习软件语言、学习让计算机完全按你的意愿行事的最佳时机。

Harry Dry

伟大的想法与其说是关乎创造力,不如说是关乎信念。……那么,发生了什么?“酱料和其他玩意儿”变得极其廉价!……没有任何 AI 提示词能生成信念。—— Harry Dry

^64403f

更多内容见AI 能解决这个问题吗?

Jason Fried

正如 Jason Fried 所说,AI 最初让人觉得神奇。过了一段时间,你看透了它,发现它不过是平庸之作:

求职信?当然要!

最难的不是创造东西。 最难的是维护东西。 如今,创造东西、倾吐想法变得如此容易,我是以最好的方式说这话的…… —— Jason Fried on LinkedIn

这是另一个很有价值的见解。维护不是你亲手写的代码是很困难的,而且也失去了乐趣。因此,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说,拥有可持续性以及维护产品的意愿和精力将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,而不仅仅是“创造它”

另外,谁来为生成的(凭感觉写出的)代码承担责任

David Perell

David Perell 和我一样,认为 AI 的产出毫无灵魂

当你把写作外包给 AI,你得到的是缺乏灵魂或个性的文字。你的怪癖和特质都消失了,而正是这些东西让你的写作无可替代。—— LinkedIn

Ezra Klein

Ezra Klein 在一个播客中分享了关于写作的深刻见解,我非常认同。他说,研究没有捷径。当你花七个小时钻研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,它会改变你。这也会影响你的写作。任何摘要都无法给你带来这种深度的联结。

此外,你无法通过提示词来达到这种效果,因为没有哪个提示词知道你还不知道什么,AI 也不知道你本想读到什么,或者你会建立什么样的联系。恰恰相反,你实际上在浪费时间阅读,久而久之,我们以为自己读了很多东西,但实际上只读了摘要。完整节目见《反对使用 AI 写作的理由》

AI 会取代 X 吗?

作家

求职信还重要吗?是的。这篇文章提醒我,如今,良好的写作能力对任何工作都至关重要。写作一直是一项宝贵的资产,而在今天这个时代更是如此;尽管人们认为他们不再需要这项技能,因为 AI 可以代劳。但这是一种我绝不会下的危险赌注。

更多内容见亲手写作

数据工程师?

可能不会。

Mehdi Ouazza 做了一个很好的类比

  • 100 年前,唱片取代了音乐家吗?没有,它改变了音乐家和整个行业。

  • 云计算抢走了所有 IT 工作吗?没有,它也改变了行业和我们的工作。

  • 这次也一样;它会改变我们的行业和工作,但我们不会消失。

更多内容见AI 会取代数据工程师吗?

图像生成

初步生成,可以。但最终润色,不行。每当我尝试用 AI 创作图片时,最初总是感到惊艳,但这种感觉很快就会消退。

昨天,我更新了我的“第二大脑”图片,但今天又改了。我用 AI 创作了更多,不停地写提示词。最后,我根据自己的文案,手动做了一张。我认为它更有力量。你觉得呢?

ChatGPT

我自己做的

有些 AI 生成的图片我也喜欢,但它们总是缺少点什么,而且,看起来太“AI”了。我开始对 AI 图像生成产生和对 AI 写作(见“作家”部分)以及 AI 数据工程(见“AI 会取代数据工程师吗?”)一样的感觉:亲自动手更有成就感,最终也会更快乐

更多内容见AI 生成图像

如何识别 AI 写作

如何识别 AI 写作

如果我们知道 AI 是怎么写作的,我们是否应该停止使用破折号或 AI 常用的那些写作手法呢?

我不这么认为。我喜欢破折号,甚至为它设置了键盘快捷键。有时当我写否定句时,我会想“这会不会看起来像 AI 写的?”

但最终,“信念”是个好词。我不能在写作时总想着 AI 会怎么看,我必须写。所以,有话要说,并尽我所能去沟通,就是我能做的最好的事。^ebca60

历史日志

2024-10-12

AI 写作做不到的事,因为它一次只能思考一个词。

例如,在下面的例子中,作为一名作家,你知道你需要让所有句子都以相同的结构开头,但 AI 模型做不到这一点。

  • 从富足中写作是收集想法的艺术,这样你可以更好地思考并避免写作障碍。

  • 从对话中写作是利用对话来识别你最佳想法并加倍投入的艺术。

  • 在公共场合写作是向互联网传播你的想法的艺术,这样你就成为吸引他人、机会和意外之喜的灯塔。

更多内容见文案写作

AI 垃圾内容——那些做得不太好的公司

AI 垃圾内容 (AI Slop) 指的是不顾质量地大量生成内容。这是“质量 vs. 数量”这个永恒讨论的延伸,但在今天变得尤为重要。

这里有一些在全面转向**“AI 优先”**后又开始退缩的公司:

  • Klarna 正在撤回 AI 客服:

    “在将 Klarna 描绘成一家 AI 优先公司多年后,这家金融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改变了说法,告诉彭博社,公司在 AI 方案导致“质量下降”后,正在重新招聘人工客服。IBM 的一项调查显示,这是 AI 在商业应用中的普遍现象,只有四分之一的项目能带来其承诺的回报,能够大规模推广的就更少了。”

  • Duolingo 在使用 AI 后变得越来越差

  • 下一个会是 Shopify 吗?在其宣布全面拥抱 AI 之后?

未来

  • 关于为什么基于“下一个词元预测”的大语言模型 (LLM) 不擅长理解世界,这里有一些很好的见解。Meta 的 AI 负责人 Yann LeCun 表示,这种方法对于写作来说勉强可行(但也不是那么好),但要理解物理学和世界模型,就困难得多:Meta 的 AI 老板说他受够了大语言模型…